发表时间:2025-02-05 21:34:55 来源:开云官网登录平台
2022年8月13日,习给在黄山之巅默默奉献的李培生、胡晓春两位“中国好人”回信,对他们“长年在山崖间清洁环境,日复一日呵护着千年迎客松”表达赞许与勉励。
在黄山之麓、新安江畔,我们随处可见清扫、清运垃圾的默默奉献者。他们为着“清”绿新安的约定,在平凡中树立标杆。他们也是“收信人”,一直以默默无闻的实际行动时刻展示着“中国好人”的美好形象。
黄山市有101个乡镇687个行政村,乡村生活垃圾与河流生态垃圾,一直是新安江流域生态建设的重点与难点,现如今却成为黄山生态治理的亮点,这背后自然离不开保洁员工的辛苦付出。
黄山中环洁城市环境管理有限公司的保洁布点,遍布全市高山、丘陵、盆地、河流、村落。是的,哪里有垃圾,哪里就有他们忙碌的身影。“黄山中环洁”始终响应生态文明建设新要求,坚持高标准投入、高品质服务,科技引领、智慧运营,走出了一条高效能、高品质的“黄山模式”之路。
歙县是黄山市三区四县之一,国土面积2122平方公里,有28个乡镇182个行政村,其大大小小自然村落有2600多个。这些自然村落里,每天都有保洁员工在忙碌着。加之歙县河流众多,使得歙县乡村保洁工作呈现点多、面广、线长的特点。
炎炎夏日,我们走访黄山中环洁城市环境管理有限公司歙县项目部,与张海燕经理交流的地点是歙县中心转运站。这是黄山市最大的垃圾中心转运站,也是安徽省首座景观半地下式垃圾中转站。
“这个中心转运站,垃圾日解决能力可达到200吨。歙县城区周边近10个乡镇的垃圾都直接运送到这里压缩后再转运。”张海燕经理介绍说。
在我们的印象里,这样的大型垃圾中转站,很可能是蚊蝇肆虐、臭气熏天、垃圾遍地的。可当我们身处这个环境良好的中心转运站,却并未看到成堆垃圾,也未看到工人忙碌的身影。
看我们显露吃惊表情,张海燕解释说:“我们的垃圾压缩设备全地下环保作业,全过程自动控制,可实现无人值守。垃圾装载预警系统、自动环卫系统、自动升降平台,实现作业无缝衔接;自动喷淋除臭和感应式负压系统,实现了作业过程无视觉和嗅觉污染,破解了邻避效应的难题。收集来的垃圾,最后都统一运送到焚烧发电厂,进行100%无害化处理。”
整日与垃圾打交道的人,往往工作又脏又累,还没什么技术含金量,可当我们走进“中环洁”后,颠覆了我们对环卫工人曾经的偏见。
“你看,我们这里建成了自主研发的智慧环卫系统。通过这一个平台,我们不但可以对全县7个生活垃圾小型中转站的操作情况做实时监控,还能对全县的清运车辆运行进行跟踪。车子的行驶时间、轨迹、油耗、里程、维修、载重量等,都能在系统上查看。”张海燕经理一边说着,一边展示给我们看,“我们利用这个智慧系统,也可随时监管现场水域的卫生状况和随时打捞情况,根据现场状况轻重缓急进行调度,特别是汛期生态垃圾大幅度的增加,依据水流、风向、风速的状况,研判垃圾漂浮物的去向、地点、数量,这样就能及时无区域地调度船只、人员集中突击打捞,尽快恢复河面干净整洁。”
“现在大家手上都有手机,我们也能够最终靠手机打卡拍照,查看一些保洁员的工作情况。我们建有微信工作群,你看这张照片是下面片区的一位巡检管理员拍的,时间、地点都显示在照片上。保洁工作都是脏活、累活,我们黄山中环洁歙县项目部仅一线人,若时时刻刻靠人去监督,那工作只会被动地陷入僵局。”交谈时,张海燕经理说。
“我们歙县项目部配有垃圾收集车55辆,平均一天累计行驶近6000公里。”照此计算,一个星期下来就等于绕了地球赤道一周,那一年下来不就得绕地球赤道50余周啊?张经理说,还不包括全县700辆三轮保洁车、52艘船只的行驶路程。
2022年36802.7吨,2023年39824.3吨,数据来自黄山中环洁歙县项目部,这是歙县清运“干垃圾”的全年累计。试想一下,如果这些垃圾堆放着不清理,那歙县每年不就有一座高海拔的“高山”形成?足见保洁工作的重要与辛苦!倘若此项工作无人问津,几年下来,我们的环境将是多么恐怖!正是这些生活垃圾、生态垃圾得以及时清运并进行无害化处理,我们才会惬意地生活在蓝天碧水的洁净天地里。“中环洁”一位位平凡劳动者,在看似平凡却意义非凡的岗位上工作着,以长年累月谱写着一首不平凡的人生赞歌。
“采得百花成蜜后,为谁辛苦为谁甜?”这是唐代罗隐赞颂蜜蜂的诗句。我每每读到这句诗,橙红色的身影就不经意地在脑海里浮现。也许在烈日炎炎下,也许在寒冬腊月里,也许在风风雨雨里,哪里有垃圾,哪里就有保洁员忙碌的身影。蜜蜂采集百花,酿成蜂蜜,给人甜蜜。保洁员工整日忙碌,清理垃圾,清洁环境,供人舒适享受。他们正如平凡而勤劳的蜜蜂,贡献甚多而享受甚少。“蜜蜂一样勤奋团结,蜂巢一样温暖可靠!”这是“中环洁”的LOGO形象核心,这些“蜂采”人物每天都在平凡的岗位上“洁”尽全力。
我说:“你们把保洁员比作蜜蜂,那你可就是项目部这个蜂巢里坐镇指挥的蜂王了!”张海燕听后哈哈一笑,说:“蜂王贡献虽大却是霸王,它永远呆在温暖的蜂巢里。我哪能是蜂王?我也算是一只普通的工蜂,早出晚归是自然也是必须的。”
在张海燕的办公桌上,我们正真看到了一叠手写稿,这是员工们学习贯彻习给“中国好人”李培生、胡晓春重要回信精神的心得体会。我们随手翻阅,只见张海燕在体会中写道:“这既是荣誉,也是表率,我将牢记习的嘱托,见贤思齐、向上向善,学习李培生、胡晓春他们,努力在平凡的岗位上贡献自己的力量。”
聊起张海燕,知道的人都说是好人,他曾被评为敬业奉献类“黄山好人”。近年,黄山市大力建设和弘扬“好人文化”,让“好人精神”直抵人心,凝聚新征程上昂扬奋斗、向上向善的澎湃力量。“习指出,‘中国好人’最可贵的地方就是在平凡工作中创造不平凡的业绩。我们要牢记习的嘱托和殷切期望,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,竭尽全力呵护好一江清水,为打造‘全国最干净城市’贡献力量。”张海燕是这么说,也是这么努力践行的,他引领着环卫“橙色军”,在日升月落中忙碌,在寒来暑往中坚守,用汗水擦亮美丽底色。
在展示厅靠墙的玻璃柜里,摆满了荣誉证书、奖章、绶带。张海燕微笑着说,这都是他2019年入职“中环洁”后获得的,各种奖励加起来有50余次。如,2021年,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中,被歙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评为“先进个人”;2023年,在“徽州百工”环卫技能大比武中获得水域驾驶技能第一名,被歙县总工会授予“五一劳动奖章”;2024年,又被黄山市总工会授予“五一劳动奖章”。他还因其精湛的职业能力、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和职业道德,获评“黄山工匠”殊荣。
“荣誉摆在这里,不是显摆炫耀,而是时刻鞭策自己。荣誉已是历史的昨天,今天我们得加倍努力,才能让明天更美好!我们这个行业,一直被很多人视为没文化、没素质、外表脏的‘次等公民’。这些红本本,也时时在默默地诠释着,我们所干的工作也是具有含金量的,也是太阳下的璀璨行业。”张海燕一脸憨厚,泥土一样朴实的话语,给人无限遐思。
张海燕自从被歙县河长办聘为“民间河长”后,既要负责歙县28个乡镇及新安江歙县段干流和城区河道的保洁管理工作,又要负责这些水域的环保巡检工作。每日清晨,天刚放亮,他便踏上了守护这方珍贵水源的漫漫征程。脚下的土地是那般熟悉、亲切,他深情地说:“每迈出一步,我心中就会涌起一份责任。”
曾一直在乡村摸爬滚打的张海燕阅历丰富,由此积淀了深厚的管理经验。高中毕业后,他做过6年的顶编代课教师。随后,他又在周家村乡政府工作15年,当过文化站干部,兼土地所工作。因回乡创业回到老家庙前村后,任党支部书记及金前村党总支书记累计10年。秉着“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”的敬业精神,张海燕在各个岗位上都取得了骄人成绩,在社会上广受好评。
聊起工作,他说:“打铁还需自身硬,要做好环卫管理工作就不能当门外汉,十八般武艺样样都要拿得出手。”初涉“中环洁”的张海燕,为了做好新安江流域水面保洁工作,便主动“拜师学艺”,学习船只驾驶技术及打捞技艺,短短一个月时间便成了行家里手。爱拼才会赢,凭借“比、学、赶、帮、超”,他在2023年歙县的“徽州百工”环卫技能大比武中一举夺魁。
因为爱,所以甘愿奉献;因为奉献,所以追求极致。“新安江是我们的母亲河,凡是河面有生活垃圾,我们正真看到后,都必须想方设法打捞清理掉,不能任其放任自流。”张海燕在工作中事必躬亲,每天不是在办公的地方,就是在清洁现场或巡查路上。多年的摸索与实践,仿佛在其心里记下了一本详尽的账,他清楚地知道新安江哪个弯道垃圾多,哪处滩涂容易停留垃圾,哪片湿地垃圾最难清理。在他的带领下,新安江沿线不同地段都合理设立了多道拦网,打捞效率大幅度的提升。每年汛期涨水时,他总是工作在打捞一线,及时调度船只、增派人员,力争在最短时间之内恢复江面清洁。
日复一日,由于工作繁重和连续性,张海燕和他的伙伴们很少休息,每到周末和节假日更忙。他说:“入职‘中环洁’后,我常常是除夕当日下午才回到老家与年迈的父母团聚,而大年初二一早就到岗干活。”
那天,我们在张海燕的办公室里,正好碰到歙县深渡镇大茂社区干部、深渡打捞队成员余来顺。谈起对张经理的印象,他由衷赞叹道:“张经理做事认真负责,工作有激情要求严,对下属职工很关心。”在走访员工时,我们大家都知道:平时职工生病或家庭有困难,张海燕总是第一时间自己出钱出物,上门慰问,尽力解决实际困难。昌溪管理员吴炎勇患病期间,张海燕如兄长般三天两头嘘寒问暖,了解情况。2020年7月7日,歙县遭遇50年一遇的特大洪灾,他带头捐款500元,并动员其他员工捐款;2022年2月,老家庙前村建农民公共健康活动场所,他带头捐了1000元。随后,又捐资16000多元用于挖掘家乡“庙前青”砚台历史背景和文化,举办征文活动,以更大程度让家乡资源得以保护、利用和开发。今年抗洪救灾中,他义不容辞担起社会责任,连续多天奋战在灾区一线,还屡次捐款、捐物帮扶受灾群众。
火车跑得快,需要车头带。如何进一步提升员工技能,激发员工爱岗敬业和创新创业的激情?如何在安全的前提下提高新安江江面的清洁工作效率,同时节省本金?张海燕做了大量的尝试。他结合自己经验,以“讲述新安江故事”为题,总结制作出一套PPT培训课件,发挥“传帮带”作用。共享“心”经验,“慧”做管理员。2022年9月,因其出色表现,张海燕被中环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评为“优秀内训师”。
正是有了张海燕这样的优秀管理人才,歙县中环洁团队在环境卫生中既取得了显著成绩,又为歙县的美丽环境作出了重要贡献。
“中环洁”致力于农村垃圾治理,推进全域性生态环境美化,不断改善管辖范围陆地、水域的卫生环境面貌,绘就出一幅“河畅、水清、山绿、景美”的生态画卷。全国人大代表、深渡镇大茂社区党支部书记姚顺武作为当地“父母官”深有体会,曾给予了高度评价:“‘中环洁’团队,工作细致入微,要求严格,站位高远,使得新安江得以从始至终保持一江清水,让居住在两岸的百姓,拥有更强烈的获得感、幸福感。”
在歙县深渡码头,我们沉醉在“新安大好山水”中。一江清水、两岸青山,宛如新安画派的水墨长卷缓缓铺展在视域里。此刻,阳光灿烂,江面波光粼粼,像是散落着无数的金子。
江入新安清,是对黄山市民共护青山绿水的最好奖励。绿水青山背后,定有不少感人的故事。一位位守护者,无论身处何处,其初衷只为黄山更美好。
新安江畔,我们在采访新安江水上保洁员时,正值外地追花逐蜜的赶蜂人在那里放养蜜蜂。
面对视域里忙碌的蜜蜂,张海燕经理动情地说:“一只工蜂,无论如何拼搏,所酿之蜜,毕竟少之又少。蜂巢里,正因有成千上万只蜜蜂的勤奋、团结,才有了源源不断的蜂蜜。歙县项目部不光是我一个人撸起袖子加油干,我所获得的这样那样的荣誉,其实不能离开我的同事,没有他们对我的鞭策、鼓励,没有他们的辛苦付出,我哪有这么多收获!一个人可以走得很快,但一个好团队,会让我们走得更远。”
这是一支吃苦耐劳的优秀团队,在“中环洁”这个看似普通的岗位上,涌现出了一位位令人敬佩的先进人物。
“安徽省优秀环卫工人”汪影虹:“卫”你而来,她把河道当做自己家的厅堂。不论刮风下雨,还是严寒酷暑,每天天刚亮,总能在歙县城区的河边看到她那忙碌的身影。仲夏之夜,河边到处是休闲散步的人。她下了班,却又给自己加班,一个大垃圾袋,一把垃圾拾取器,引得无数人点赞。她说:“白天清理了一遍,晚上人多,总有一些人垃圾随手乱丢。我要是不去捡拾,夜里都睡不踏实!”每天打捞上来的垃圾吸水重,一辆小小的双轮电瓶车上一袋袋垃圾堆得满满的。她乐此不疲地一趟一趟送至歙县中心转运站。对于打捞上来的动物尸体,她会用塑料袋密封送至指定地点,挖坑深埋做无害化处理,不论多么恶臭刺鼻,从无怨言。她就是这样不怕脏、不怕累,一袋又一袋,一车又一车,精心地打理着所负责的每一处河道。汪影虹经常会和同事分享多年来水域作业的经验心得。对于负责水域的水情,她了如指掌,曾无数次地消除了打捞船只搁浅、翻船、进水等安全风险隐患。强降雨期间,大家都在寻找躲雨的屋檐,汪影虹却放心不下打捞船只,冒着倾盆大雨清理船内积水。其身影被记者无意间抓拍后,在央视二套财经信息联播播放时,感动了千千万万观众。
安徽省岗位学习雷锋标兵汪明霞:甘于奉献、热心公益,彰显巾帼力量。在“徽州百工”环卫技能大赛中,她荣获第一名,先后被授予“歙县五一劳动奖章”“歙县最美巾帼志愿者”“优秀志愿者”“环保卫士”“歙县‘三八’红旗手”等荣誉称号。一份份沉甸甸的荣誉背后,是她工作上的能力出色的体现,更是她一次次辛苦付出的凝聚。她常迎着第一缕晨曦出门,披着最后一抹晚霞回家。她虽为管理员,工作并非走走看看,更多的时候需要像保洁员一样付出,甚至比保洁员做得更多。她说:“要让别人干得好,就得自己带头干。”带班、代班、开运垃圾车,协调方方面面的困难纠纷,她都如鱼得水,赢得同事拥护、百姓认可、上级赞誉。
舍小家为大家的潘爱华:在今年洪灾面前,他没有悉心照顾生病的家人,而是连续20余天清运垃圾、清理淤泥。今年55岁的潘爱华是绍濂乡黄毛村人。曾经开办茶厂制茶卖茶,近年又经营“华鑫家庭农场”。他制作的辣椒酱不愁销,前几年每年都可卖出一两万瓶。今年1月底入职“中环洁”,成为绍濂乡6个行政村的保洁管理员后,时间与精力都花在了乡村保洁工作上。他每天最迟5点起床,6点不到就开车去巡检。今年梅雨季,绍濂乡好几个村成为重灾区,路上淤泥有1米多深,能想象当时保洁工作的难度有多大。从6月21日至7月14日,潘爱华始终没有睡过一个安稳觉。他的母亲从6月8日至7月上旬,一直都在医院住院。6月27日,妻子下地摘菜时又摔倒造成手臂骨折,也住进了医院。两位亲人住院,一住就是十几天,他只是入院、出院开车接送了一下,其余时间,都忙碌在各村的抗洪救灾中。“开心快乐”是他的微信昵称。保洁管理员工资不高,其中三分之一用在开车巡检烧油上了,每天的工作又烦又累,还能开心依旧?面对我们的提问,潘爱华微微一笑说:“踏踏实实地做,看到各村路面整洁,大家陆陆续续对我们点赞,我就开心快乐。保洁工作是工资不高,但这事总得有人去做,歙县项目部找到我,当时确实有顾虑,怕干不好。但一想,这一带,随着徽州天路的开通,前来旅游的客人明显增多。卫生搞好了,对我自己及大家都是有好处的。”
最美河长余来顺:共护一江清水,劳动创造价值。2015年3月,歙县成立新安江保护管理机构,余来顺成为深渡镇第一位水域打捞员。2019年,他加入“中环洁”,参与水域保洁工作,成为深渡镇水域管理员。每到汛期,新安江水位上涨,不时引发山洪,大量枯枝烂叶随洪水一起进入江里。每天清晨5点左右,余来顺就带领同事在江面上忙碌起来,力争在最短时间之内把所有负责区域的河道清洗整理干净。今年,新安江洪水一次次肆虐,这对水域打捞工作也是一场场考验。洪水来袭,他与班组成员第一时间成立应急分队,24小时轮班值守,将所有船只转移至安全港湾处,停止作业并做好安全防范措施,时刻关注水情变化,避免船只搁浅。洪水退去,余来顺带领班组成员第一时间启动垃圾打捞工作,起早贪黑,只为践行“一江清水出新安”的承诺。“新安江是我的母亲河,我们苦点、累点,只要山绿、水清,这付出就值得!”余来顺是这样说,也是这样做的。
千米山巅“美容师”潘木通:歙县金川乡搁船尖海拔千米之上,搁船尖下福泉山村民潘木通被誉为千米山巅“美容师”。福泉山至今不通公路,今年56岁的他每次清理垃圾都要徒步5千米,一个来回少说也要4个多小时,而他一干就是12年。我们见到满头大汗的他时,他正挑着一担垃圾下山。他说:“这里是旅游打卡点,每天都有不少徒步登山爱好者。一路上有垃圾,不及时清理掉,村民和游客定会有怨言。作为当地人,自己看着也不舒服。”路上,他时不时地停下来,捡一捡地上的垃圾,清一清路上的浮石,一条山道始终保持干净整洁。他认真负责的态度,赢得了当地村民及游客的广泛赞誉。路上小憩,在与游客攀谈时,他们说:“这一路走下来,路面都特别干净,垃圾桶附近都很干净,我们的心情都特别好!大叔一路扫下来,自然是很辛苦的,我们都很感谢他!”
在平凡的岗位上,他们就像那块哪里需要哪里搬的砖,六面平整,棱角分明,朴实无华,默默无闻地做着基础工作。保洁路上,正是有了他(她)们早出晚归的辛苦付出,我们身边的环境才会如此干净、整洁、优美。“踏踏实实做好每件小事,认认真真做好每一项工作,用平凡的力量去创造时代的精彩。”
“清”绿新安,人民作证,山河可鉴。无垠的绿色,和煦的阳光,在乡村、城市间缤纷辉映,把黄山大地点缀得生机盎然。